潍坊临朐:“文明”换新风,“文化”润乡里

Connor Hotbit交易所官网 2025-11-19 8 0

走进临朐县石家河,跃入眼帘的不仅是青瓦白墙与古树掩映的静美风光,更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与文明新风。这里,村庄的“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面子”与“里子”相得益彰。石家河通过一系列扎根乡土、浸润人心的文化活动,唤醒乡村内在活力,塑造着新时代乡村的精神风貌。

价值引领,筑牢乡村文明“精神高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农忙过后,傍晚的微石家河各个村庄的文化生活才刚刚拉开序幕。在瑞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以“移风易俗,拒绝高额彩礼”为主题的宣讲正在进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得专注,时而点头,时而交流。没有照本宣科的枯燥,只有贴近生活的朴实道理和身边人的真实故事。“这些宣讲活动,就像春雨一样,慢慢滋润我们的心田,”村民沈建花感慨道,“现在大家都觉得,比彩礼厚薄更重要的是小两口未来的幸福。”

潍坊临朐:“文明”换新风,“文化”润乡里

在村头大树下、农家院落里、文化广场上,道德模范、老党员、老干部,都成为了宣讲的主角。他们用乡音土语,讲述着孝老爱亲、邻里互助、诚实守信、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也阐释着新时代的政策法规和文明理念。瑞庄村负责人冯世红介绍,“我们不仅要让村民‘口袋’鼓起来,更要让‘脑袋’富起来。我们现在每月至少组织开展4场活动宣讲,快板、三句半,大家都愿意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引导村民自觉弘扬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乡村扎下根来”。

此外,村里依托县委诞生地旧址的优势与学校联动,组织开展“青少年走进革命岁月”“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让文明的种子在下一代心中发芽,通过孩子影响整个家庭,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文化传播链。

典型示范,激活见贤思齐“一池春水”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石家河深挖身边典型,通过系统化的评选表彰活动,让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站到舞台中央,让平凡善举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她们中,有数十年如一日孝敬公婆的“好媳妇”,有待儿媳如亲生女儿的“好婆婆”。曾经获评“好婆婆”“好媳妇”徐纪花、罗庆秀等等她们的故事不断改变着人们对家庭角色和婆媳关系的认知。

潍坊临朐:“文明”换新风,“文化”润乡里

展开全文

与此同时,“美德信用户”评选则将道德评价与信用价值深度链接。“以前觉得‘美德’是虚的,现在发现‘美德’能当‘信用’用,大家争当先进的劲头更足了!”刚刚获评“美德信用户”的鹿皋村村民张大哥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一创新举措,建立了“有德者有所得”的正向激励机制,有效提升了乡村社会的诚信水平。

空间营造,打造浸润人心的“美丽庭院”

文化需要载体,美好生活需要场景。石家河巧妙地将文化建设与村民的日常生活空间相结合,通过“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引导村民以“小家”之美助推“大家”之和谐。

评选小组深入农户,看的不仅是环境整洁美观,更看重家庭氛围和谐与家规家风传承。村民们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纷纷动手,清理房前屋后,栽花种树,创意利用废弃瓦罐、轮胎作为装饰。昔日杂乱的角落变成了精致小景观,庭院成了享受生活、交流情感的舒适空间。“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打扮’自己的院子,不仅环境变好了,人的心情也变好了,坐在自己精心打理的小院里,喝茶聊天,感觉生活特别有滋味。今年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再次评上‘美丽庭院’。”正在自家庭院修剪盆栽的段进友大哥笑着说道。

潍坊临朐:“文明”换新风,“文化”润乡里

这些星罗棋布的“美丽庭院”,如同一个个微型的文化细胞,构成了石家河美丽乡村的肌体。它们不仅是舒适的生活空间,更演化成了流动的、开放的文化交流点,邻里在此交流种植心得、分享家常,文明新风在方寸天地间悄然传递。

文化滋养带来了村民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攀比铺张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邻里纠纷少了,互帮互助多了;闲来打牌的少了,参与文化活动的多了。村民们正用勤劳的双手,不仅创造着物质财富,更诠释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刻内涵。

新黄河客户端:李婉清

通讯员:王静

编辑:李婉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