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取2.9万元遭排查来源用途,反诈如何“消除误解”也是一道课题

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

“我取自己的钱,银行不给取现金,而且还报警要求查客户的详细信息。”1月6日,山东滨州一男子拍视频称在无棣农商行取账户的钱遇阻。

1月7日,无棣农商行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反馈称,柜员系出于保护客户资金安全,银行同反诈中心对客户账户进行核实无异议后,已第一时间为其支取现金。(据1月7日大风新闻报道)

在银行取2.9万元遭排查来源用途,反诈如何“消除误解”也是一道课题

相关视频截图

视频中男子称,“我要取钱就不让我取,还要核查信息,还要问我的钱是咋挣来的,要干啥花。我要取2.9万元,你们报警了,不仅排查我的信息,还给我的客户打电话,客户现在已经对我不信任了,对我造成了损失。”

从这里来看,男子情绪激动有一定的道理。自己的钱自己取,还要找客户核实信息,感觉银行在故意制造障碍,不仅导致自己办事不便,声誉也受损。

据报道,银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业务办理操作符合规程,对于客户的误解,我们进行了耐心地解释沟通,目前已取得客户理解,客户也主动删除了所有的网络视频。”

就是说,银行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只是按照正规流程办理,已消除误会。

不得不强调,诈骗的手段在更新,反诈与时俱进也是正常的。近期,警方反复提醒,凡是要求提取大额现金或购买黄金,并邮寄至指定地点或上门拿取的都是诈骗。就是说,诈骗分子在银行转账受限的情况下,已经开始通过网约车或闪送来运送诈骗的现金或黄金。

对此,银行核实客户大额现金的来源和用途,防止客户资金被诈骗或者确认客户是不是帮诈骗分子取现,就成为反诈的重要一环。一些新闻报道显示,银行发挥了反诈作用,取得了不少成果。毕竟,在网络转账以及线上付款非常便捷的情况下,客户还用大额现金进行交易的情况只是少数。对此,不管是谁,不必对银行或警方的行为抱敌意态度。

在有关部门看来,事前进行防范拦截诈骗,哪怕多花点时间和流程,也是值得的。如果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得逞,最终会消耗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追踪案件,效果还可能不佳。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正确识别客户在提取大额现金时,是遭遇诈骗还是正常需求,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和大数据的协同作用,减少因此对客户造成的不便。

随着日益临近春节,不管是发红包还是消费,对现金的需求会比平常更旺盛一些,这样可能会面临着更多的纠纷。对此,银行对大额现金的提取,可以倡导客户采取预约的方式说明用途,反诈中心提前核实,让客户到柜台就能迅速取款,减少因此造成的不便。另外,银行在客户取现时,应该加强政策宣传,提前沟通,减少误解。不至于让正常的反诈流程,被误读为“报警”,让客户产生不佳体验。

一方面,公众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掉入诈骗分子精心设置的陷阱。除了不被诈骗之外,也要谨防自己成为不法分子的“工具人”,参与诈骗的取现环节,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诸多事实表明,反诈没有完成时。另一方面,反诈工作也应该减少群众的不便,加强沟通,以不过于影响他们的生活和生产为宜。

(来源:极目新闻)

评论